欢迎访问湖南省岗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今天是: 关于我们  |   简体  |   繁体
 
栏目直通车
热点新闻
        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制度的意见
        时间:2020-05-06   点击:390
        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公示
        时间:2020-05-06   点击:377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民政部颁布实施《养
        时间:2020-05-06   点击:326
        超三分之一省份实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时间:2020-05-06   点击:27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室
        时间:2020-05-06   点击:212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关于正式运行住房
        时间:2020-05-06   点击:192
        坚持效果导向,真刀真枪解决问题——论
        时间:2020-05-06   点击:18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时间:2020-05-06   点击:173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制度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0-05-06 16:47    来源:教育部   浏览次数:

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8〕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

职业技能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迈上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相关要求,现就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和劳动者就业创业需要,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着力提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促进普惠均等。针对城乡全体劳动者,推进基本职业技能服务普惠性、均等化,注重服务终身,保障人人享有基本职业技能服务,全面提升质量、效益和群众满意度。

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瞄准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内容,加强对就业创业重点群体的,提高后的就业创业成功率,着力缓解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职业技能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资源优化配置、载体多元发展、劳动者按需选择、政府加强监管服务的体制机制。

坚持统筹推进。加强职业技能开发和职业素质培养,全面做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等工作,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促进技能振兴与发展。

(三)目标任务。

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制度,实现对象普惠化、资源市场化、载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管理规范化,大规模开展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力争2020年后基本满足劳动者需要,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构建终身职业技能体系

(四)完善终身职业技能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政策。以政府补贴、企业自主、市场化为主要供给,以公共实训、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职业和行业企业为主要载体,以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和创业创新为主要形式,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组织实施体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五)围绕就业创业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增强高校毕业生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工作能力。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将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和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劳动者。配合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实施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特别职业计划。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计划,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对即将退役的军人开展退役前技能储备和职业指导,对退役军人开展就业技能。面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困难职工家庭和残疾人,开展技能脱贫攻坚行动,实施“雨露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对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开展以顺利回归社会为目的的就业技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司法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将企业职工作为职业技能工作的重点,明确企业主体地位,完善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业开展职工,并积极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承担任务,降低企业兴办职业成本,提高企业积极性。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企业健全职工制度,制定职工规划,采取岗前、学徒、在岗、脱产、业务研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方式,大幅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对企业新招用和转岗的技能岗位人员,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进行系统职业技能。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健全校企合作制度,探索推进产教融合试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需求,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对重点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以及技术研修攻关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支持高技能领军人才更多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大力推进创业创新。组织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人员参加创业创新。以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和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群体为重点,依托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职业、创业(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网络平台等,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新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健全以政策支持、项目评定、孵化实训、科技金融、创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创新支持体系,将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的“试创业”实践活动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作用,开展集智创新、技术攻关、技能研修、技艺传承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做好创新成果总结命名推广工作,加大对劳动者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劳动者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劳动者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广泛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加强职业素质培育,将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环保和健康卫生等要求贯穿职业全过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职业技能体制机制改革

(十)建立职业技能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加大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提高供给能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能。鼓励企业建设中心、职业院校、企业大学,开展职业训练院试点工作,为社会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鼓励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行业人才需求发布、就业状况分析、指导等工作。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和开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评价结果有机衔接。健全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评价质量的监管。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国家和行业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大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拓展技能人才评价选拔渠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建立职业技能质量评估监管机制。对职业技能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制定政府补贴目录、目录、鉴定评价目录、职业资格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以合格率、就业创业成功率为重点的绩效评估体系,对、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结合国家“金保工程”二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技能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技能和鉴定评价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劳动者职业技能电子档案,实现信息与就业、社会保障信息联通共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支持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指导企业不唯学历和资历,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制定企业技术工人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推动技术工人享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和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鼓励凭技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落实技能人才积分落户、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参与职称评审、学习进修等政策。支持用人单位对聘用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其待遇。完善以国家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公务员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职业技能基础能力

(十四)加强职业技能服务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技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咨询服务,引导按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立项目,引导劳动者按需自主选择项目。推进内容和方式创新,鼓励开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大力推广“互联网+职业”模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网络技术在职业技能领域的应用,提高便利度和可及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强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建立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加快职业标准开发工作。建立国家基本职业包制度,促进职业技能规范化发展。支持弹性学习,建立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制度,促进职业技能与学历教育沟通衔接。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完善教师在职和企业实践制度,职业院校和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自主招用企业技能人才任教。大力开展校长等管理人员和师资。发挥院校、行业企业作用,加强职业技能教材开发,提高教材质量,规范教材使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加强职业技能基础平台建设。推进高技能人才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交流传承基地。加强公共实训基地、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技能实训和创业实训网络。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加强竞赛集训基地建设,提升我国职业技能竞赛整体水平和青年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参与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技能合作与交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把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制度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和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中长期职业技能规划并大力组织实施,推进政策落实。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职业技能工作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单位和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做好公共财政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落实职业技能补贴政策,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合理调整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结构,保障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加大对用于职业技能各项补贴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使用效益。完善经费补贴拨付流程,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要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依法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督,防止骗取、挪用,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经费,对职业技能教材开发、新职业研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师资、职业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大职业技能经费保障,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就业补助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社会捐助赞助、劳动者个人缴费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职业教育的捐赠,依照税法相关规定在税前扣除。鼓励社会捐助、赞助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全国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加强职业技能政策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积极开展技能展示交流,组织开展好职业教育活动周、世界青年技能日、技能中国行等活动,宣传校企合作、技能竞赛、技艺传承等成果,提高职业技能吸引力。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国务院

2018年5月3日

上一篇: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

下一篇: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南省岗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0MA4R9FTDX9  E-MAIL:249776109@qq.com
工信部备案号:湘ICP备19023054号-1